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

造假造到了马克思头上 
 
本刊记者 周明生 
《中国改革》2002年第九期

  中国人民大学吴易风教授访谈录 

  记者:当前的学术研究中存在着所谓“屁股指挥大脑”现象,很多观点背后
是利益作怪,请您谈谈对这种学术腐败现象的看法。 

  吴:是的,当前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。我看主要有两类问题:一类
是学术道德失范问题,一类是学术风气浮躁问题。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,应
当分开,尽管二者之间有某种联系。 

  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确实存在,有的还比较严重。表现形式有:抄袭剽窃;弄
虚作假,伪造数据和其他论据;花钱买名,请人捉刀代笔;在课题立项、研究和
写作、出版和发表、鉴定和评论、评奖等一系列环节上搞不正之风;等等。 

  这里举一个例子。一位教授从某一位私人企业主那里领来一个科研项目:编
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股份制的语录,目的是论证股份制就是公有制。大家知
道,马克思从来没有说过股份制就是公有制。如果股份制就是公有制的话,那么,
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岂不早就实现社会主义了吗?这一困难没有难倒那位教授。
他欣然接受了任务,而且按照那位私人企业主的要求完成了任务,编选出一组马
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股份制的语录,加上《股份制就是公有制》的标题,在报上
公开发表了。 

  这件事引起北京某著名大学一位教授的注意。他仔细核对了每一条语录,发
现语录编选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做了手脚。有目的地篡改马克思主义经
典作家语录,就等于伪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语录。而伪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
语录,就像在科学研究中伪造数据一样,是十分严重的事。于是,北京某著名大
学的这位教授写文章,用确凿事实揭露了伪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语录的道德失
范行为。没想到的是,那位语录编选者不仅不认错,而且还写文章理直气壮地辩
解说:我不就改了几个字吗? 

  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不仅存在,也不仅是当事人不认为这是学术道德失范问题,
而且还有人为学术道德失范进行辩护。例如,有人说:学术腐败是被现行的学术
评估体制逼出来的。比如说,制度上规定一个博导一年之内必须在专业杂志上发
表3篇文章。学术道德失范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合理的学术评估体制的牺牲品。 

  在某些西方国家,对科学研究中的道德失范行为的处理是很重的。在我国,
目前还缺乏严格的规范的制度。现在,社会在呼唤这种制度出台,以便对学术腐
败进行严肃处理。 

  记者:有人说:做学问要用最小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科研成果。还有人说:做
学问别怕违规,越违规成果越多。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。 

  吴:“用最小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科研成果”的原则对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研
究活动恐怕难以成立,恐怕不能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原则误当作是科学研究
原则。“用最小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科研成果”的说法,实际上跟在科研中“抄近
道”、“走捷径”的说法一样,是科学研究浮躁风的一种表现。 

  至于“做学问不怕违规,越违规成果越多”的说法,恐怕是把暴发户“越违
规越获利”的说法搬到科学研究中来了。如果这么做,这就不是学术研究中的浮
躁风问题,而是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了。任何做学问的人,都决不能把暴发户行
为准则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。不少做学问的人都主张厚积薄发,而不赞成薄积厚
发或少积多发,做学问的人决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“经济人”。 

  任何一个做学问的人,都必须正确解决三个基本问题:一、什么是学问?二、
为什么做学问?三、怎样做学问?学问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,是从实
践中来而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知识,随便为了某种目的而任意编造的理论,算
不上是学问。做学问的目的不是为了“利润最大化”,不是为了升官发财,不是
为了任何个人私利,而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、特别是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。在怎
样做学问方面,现在有人提出“用心血做学问,用生命写文章”。这一提法是很
有道理的。 

  记者:有人称西方经济学为现代经济学,认为只有现代经济学才能解决中国
的经济问题。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。 

  吴:我不同意只有西方经济学才是现代经济学这种说法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
中确实包含一些甚至包含不少有用的东西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当借鉴资本主
义市场经济。但是,在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和某些具体制度时,也要
采取分析的态度,决不能什么都搬来。 

  要注意的是,批判地吸收,有分析地借鉴,跟简单地搬用不是一回事。事实
已经证明,并且还会继续证明,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和
具体制度是有害的,后果是严重的。 

  这里举一个具体例子。 

  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是从西方国家特别是从美国搬来的。在我国,一个时期
刮起了经营者股票期权风。不少学者发表文章,大讲股票期权神话,把股票期权
制度说得天花乱坠。据称,股票期权制度是一副十分理想的集激励与约束为一体
的制度,是一副有效的锁住高层管理者的“金手铐”。似乎只要按照他们设想的
“公司业绩→股票价格→高层管理者回报”这一机制行事,股份公司没有搞不好
的。一时间,股票期权万能论便在国内广泛流行起来。他们根本没有想到,这种
机制本身已经包含了否定这种机制的因素。 

  事物本身并不是按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是照辩证法发展的。股票期权制
度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实践的结果是,高层管理者为了保证本公司股票价格
持续上涨,以获取股票升值的收益,便不择手段地做假账。美国一些大公司的高
层管理者把假账作为经营和获利的依据。现在,美国安然、安达信、世界通信、
施乐等许多大公司假账丑闻曝光。 

  大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贪婪,使一些人津津乐道的美国诚信制度遭受严重创伤。
事实使人们认识到,虚做假账、幕后交易等行为并不是个别现象。美国哥伦比亚
广播公司最近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。在接受调查的美国公众中,认为大公司做假
账的情况普遍存在的占79%,认为大公司管理者进行幕后交易的占68%,认为大公
司对美国政府影响过大的占58%。美国公众感到自己被骗了,失去了对公司和公
司领导人的信任。 

  美国假账丑闻浪潮证明,股票期权万能论是错误的。现在,股份公司高层经
营者者股票期权制度开始受到批评。有的认为,“金手铐”并不结实,锁不住人
心。有的认为,当前暴露出的严重问题“全是股票期权惹的祸”。有的认为,股
票期权制度在美国尚且出了那么大的问题,何况我国目前并不具备股票期权制度
所需的条件,在这种情况下推行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恐怕难免会出更大的问题。 

  记者:最后请您谈谈学术风气浮躁问题。 

  吴:浮躁是做学问的大敌。在我看来,浮躁风是跟功利主义分不开的。功利
主义是一种主张以实际功效和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伦理观点。如果以功利主义指导
科学研究,就会急于求成,就会急功近利。而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就必然会违背
做学问的客观规律。上了年纪的学者都有这样一个体会:科研成果要经得住检验,
就必须告别急功近利,就必须有长期“坐冷板凳”的精神,扎扎实实地做学问,
进行长期积累,下多年苦功。在科学研究中,没有“一蹴而就”的事。 

  这里想对媒体提一点意见。经济学界现在有两个新词:“媒体经济学”和
“媒体经济学家”。据了解,这两个词不是褒义,而是贬义。“媒体经济学”是
指那种既不符合经济学原理,更不符合中国实际,而是由媒体炒出来的经济学。
“媒体经济学家”是指被媒体炒出来的经济学家。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,这就是
以惊人的速度制造惊人的理论。之所以说“以惊人的速度”,因为媒体说他们在
很短的时间内发表了多少多少篇论文,出版了多少多少部专著,完成了多少多少
个理论创新。这种闻所未闻的高速度,使许多资深学者感到十分惊愕。之所以说
“惊人的理论”,因为那些“理论”既不符合经济学原理,更不符合中国实际,
而是任意编造出来的。 

  媒体可以帮助有才华的经济学家成长,帮助科学的经济理论和符合中国实际
的经济政策主张传播。但媒体如果无原则地吹捧某些青年经济学家的不良后果之
一,就是助长了浮躁风,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想走捷径,想效仿短期内就出了大名
的经济学家。

(XYS20030507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